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聚焦心理健康。在不少老人心中,情绪困扰难以启齿,心理问题更常常隐匿于看似平常的身体症状之中。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老年群体已超1800万,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尤为迫切。专家提醒,老人情绪低落、睡眠变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正常衰老,但可能是抑郁、焦虑或认知障碍的信号。 心理疾病可早诊早治 “情绪不好是老了正常”“忘事就是岁数大了”,这些观念误区正在掩盖本可早诊早治的心理与认知疾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学中心副主任周华荣直言,老人出现情绪淡漠、兴趣退化、社交减少等变化,可能是抑郁、焦虑,甚至是认知障碍的前兆。但由于这些问题往往通过头晕、胸闷活心慌等身体不适体现出来,既不易被本人察觉,也常被误认为是单纯的躯体疾病,从而延误诊治。 “不少老人来看失眠,其实问题是出在长期的情绪低落。”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何锦坤说,基层医生会引导老人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配合团体干预和药物治疗。经过持续干预,有患者已逐步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 前移干预关口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老年痴呆防治、心理关爱、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等行动。2022年起,全省124个县区开展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目前已设立204个“心理关爱点”,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社区或村级“心理关爱点”。 在广州,这些探索已率先落地实施。在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街道和居委共同推进老年人心理关爱点项目。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组建由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心理服务团队,定期开展普查和个性化诊疗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厉思璇 |
淮北市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区服务在淮河之滨的这座工业城市,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正在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活力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这支队伍主要由当地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组成,他们定期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助老帮扶、文明劝导等活动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小区里清理卫生死角,有的为独居老人送去温暖,还有的在街头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位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这样说道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这些年轻人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培养了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当地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搭建更多平台,让青春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绽放光彩重磅!大龄失业人员帮扶政策升级,这些新变化你必须知道淮南市:当“志愿红”遇上“新春红” 在奉献中传递温情与感动铜陵市: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同步升级旧机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延续 千亿中央财政资金分阶段发放国务院最新文件显示,针对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政策将继续实施据悉,中央财政已安排1380亿元专项资金,将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分批拨付至省级财政部门这项惠民政策自去年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有效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今年补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传统家电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产品也被纳入补贴目录各地商务部门正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预计本月底前完成资金分配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贴资金将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同时加大对绿色节能产品的支持力度消费者可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申请补贴,具体操作流程将陆续公布